道教放焰口施食科仪,放焰口的功德

作者:网友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2-28 09:14:41     浏览次数 :76

[返回]

道教举行焰口施食仪式,其放焰口之功德,备受推崇。

道教举行放焰口施食仪式,其功德无量。放焰口,亦称施食,乃是对逝去亲人缅怀与追思的孝道表达。斋主以清水与食物,借助法师法力,化为甘露,以慰藉亡灵,助其解脱苦难,得超度之机。道经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》载:“施食者,玉山净供,甘露净供,祭炼一法也。”放焰口与施食,皆源自同一道法。道教徒为求得神灵庇佑,历经千年,创制诸多科仪,放焰口便是其中之一。此仪式彰显斋主对先辈的敬仰,对亲恩的回报,对亡者的超度,以及对友人的纪念。以此,祈愿生者安康,逝者往生善道。正如道经所言:“放焰口,上可消灾保国,下可救魂开明,度众生无量。”南昌三阳万寿宫特设放焰口法会,超度历代宗亲与逝去亲友,有需者请联络。

1、道教放焰口的仪程

焰口仪式的核心程序源自道教经典,其中南宋道士王契真、金允中所编《上清灵宝大法》,林灵真编纂的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》,以及民间汇集的《太上祭炼铁罐施食》和《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》等,均为重要文献。历代全真派与正一派道士在传承放焰口仪式时,依据地方实情,不断调整、革新,形成了操作细节上的差异。总体而言,道教焰口仪式可分为六大环节:

一,搭建焰口坛场。

举行焰口仪式,通常在三种场合展开:一是每逢鬼节之际,道教将清明、七月十五、十月一日视为鬼节,届时阎罗王开放鬼门,让鬼魂短暂重返阳间,接受亲友的祭奠;二是人逝去第三日,即“三期”之时,为亡魂布施,使其在人间最后一餐后无憾赴阴;三是应斋主之请,为九世祖先等亡灵举行焰口。仪式前需搭建坛场,坛场多设在开阔的室外,环境需保持清洁。坛场设计融合道教神秘与教义,以新木搭建,南北朝向,东西敞开,象征天地和谐。坛场中央设焰口台,供奉太乙救苦天尊,正中牌位为“一元无上萨祖”。左侧孤魂台挂有放焰口原因的黄榜,右侧阎罗台供奉阎罗鬼王画像,供桌上有香、花、果等供品。焰口台设高功、提科、表白三经主位,台前铺设黄色绸缎,摆放焰口“十宝”法器:笏板、令牌、法印、法尺、如意、灵幡、阴阳镜、桃木剑、水盂、米盂、杨柳枝、灯等,以及鲜花、水果等供品。

二,高功礼官、具职、兴身。

具体而言,高功、表白、提科等三经主身着法衣法冠,引领身着道袍的高道们(今多由经忏班子担任)齐齐站立,高声吟唱城隍诰等经文。绕坛三周后,高功履行职责,申报职位,自称玄门弟子,修道多年,遵奉无极上道,执行祭炼科仪。今日,臣在坛下,虔诚恭请天尊慈悲垂怜,大赐恩泽,广施食渡。奏请事项完毕,礼官上香,宣读表文,开篇言志:“救苦放祥光,莲盖作慈航,朱陵炼度后,送生仁义乡。”随后,经忏道士齐声响应:“上荐灵魂生内苑,红莲台上礼金仙,花开闻妙法,灵魂早归大罗天。”至此,道教放焰口道场正式拉开帷幕。

三,高功变坛,请圣。

亦即,虔诚吟咏经文,热切邀请众神降临焰口法会,聆听真经秘语,共享斋宴美味,共度幽冥之旅。在萨祖铁罐施食仪式中,恭请莅临的法界诸神包括:三清四御,太乙救苦天尊:“虔诚燃一柱香,香烟袅袅遍十方,此香直达青华府,祈请救苦尊降临”;太上灵宝天尊:“香烟飘至无极界,祈请十方灵宝尊降临”;萨祖王:“香烟抵达都天府,祈请西河萨祖王降临”;以及道宝天尊、接引天尊、达信天尊、沉沦天尊、拔罪天尊、长夜天尊、五帝混合天尊、总朝上帝天尊,以及汉钟离、吕洞宾等。恭请诸神降临,旨在由高功法师代为说法念咒,普度众生:“法鼓声声和鸣,金钟声传十方,法师登座说法,普度众生。”

四,高功法师念诵神咒,破除地狱之困,并召唤各方鬼魂,共襄盛举,参与施食仪式。

在诸神降临法会之际,高功法师需召集各方鬼魂共襄盛举。法师立于孤魂台前,高声宣读破地狱咒语:“道祖法旨,破晓长夜,普度幽魂,真符降临,冥官止刑,酆都铁壁,速破幽禁,地狱苦魂,化生诸天,三恶道苦,即刻解脱,罪孽消散,恶根拔除,不得拘禁,聚拢鬼众,元始法旨,时刻升迁,度人功深,星火奉行。”经忏道士齐声应和:“玉漏滴答静无声,万象森罗夜气清,池沼潜藏魂魄幽,玉兔金乌养气精,五色莲花随地生,白鹤双飞迎朝阳,亡魂快步登云霄,直赴丹天流火庭。”法师随后召唤鬼魂:“历代帝王,前朝君主;尊贵后妃,嫔御之辈”,涵盖各行各业及社会阶层,诸如:“千古英雄,历代将帅;军门率众,阵前兵行;文场才子,学海儒生;九流之士,杂艺之流;江上渔夫,溪边钓翁;耕夫农妇,农桑之众;商贾贩夫,江湖行商;厨工屠户,宰割之行”乃至“街头游子,市井闲人;伶人乐部,俳优倡优;路途艺人,南北杂技”,还有“真祠道士,琳馆道士;山林隐士,岩谷幽人;宫观女冠,寺院尼姑”乃至“素食之众,吃斋之徒”等。无论阳世尊卑,在法食仪式中均为孤魂,皆沉沦于饥渴幽暗,理应同享法食,经符咒之力,升入仙界。饿鬼冤魂,在高功法师引领下,突破十八层地狱,如云涌川流般赴法会。此时,法师“存神变化,化身救苦天尊。……左手持甘露盂,右手执杨柳枝。灵力充沛,目放金光,舌书祖讳,放下玉轮匙,提起千金锁,开通冥路,运转三关,……冥府十八狱,收尽幽魂,尽从地户而出”。

五,高功奉救苦天尊之尊名,施展神通,布施法食以解众生之苦。

高功法师破狱解救二十二路鬼魂后,众鬼汇聚焰口坛场,渴望施食以早登天堂。然而,久困地狱的鬼魂,饥渴难耐,饿鬼道众鬼更甚,所观食物皆化火炭,所视清水尽成脓血,难以入口。高功法师心念救苦天尊,以九阳真气施法,于坛前降甘霖,遍洒幽魂,开启咽喉。他念咒:“尚虑汝等,诸仙子众,自离阳世,久居阴司,神魂散乱,精魄飘扬,咽喉阻塞,饮食难通,今有开咽喉灵章,愿众同诵。”连诵七遍,饿鬼幽灵皆得圣水法食。同时,法师劝导鬼魂皈依三宝:首皈无上道宝,免堕地狱;次皈无上经宝,免堕饿鬼;终皈无上师宝,免堕畜生。法师详述施食之效:“高功心念,三清、四帝、五老、六司、七元,皆显空中。金光之中,救苦天尊手持杨柳,遍洒甘露,变食为山,充盈世界。九州分野,十类孤魂,如细雨密雾般降临,沾法食而饱暖,忘却冤仇,明心见性,闻法超生,逍遥快乐,尽承道力,各登仙界。”

六,圆满奉送,道场结束。

随着时代变迁与生活节奏的加速,今日放焰口多为一日道场,自傍晚六时起,至深夜十一点落幕。缘于鬼魂进食时间恰在晚六至十一点,此后便无法进食。偶有举行三日常场者,无论何种情形,道场终圆满,斋主所供灵位与纸俑悉数焚化。熊熊烈焰,照亮阴阳,映照出地狱无情与人间孝爱,鬼魂得以解脱,孝道得以彰显。同时,供品糖果被抛洒坛场内外,观众争抢,以示功德圆满。终场,高功与道士齐诵救苦诰,祈愿东极慈尊放祥光引渡,南丹真老指云路超升,道国三千常安常乐,天京十二玉楼台爰居爰处,千江月映千江水,万里天无万里云。今宵承功德力,未来善缘将至。放焰口至此圆满落幕。

2、道教施食道场放焰口的意义

一,焰口仪式彰显道教教义的核心——积德行善,追求阴阳平衡。此仪式将道教教义之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。纵览道教经典,虽浩如烟海,但万变不离其宗,其本质不过一个“善”字。可以说,道教历经近两千年仍生机勃勃,“善”是其生命力的源泉。焰口仪式,乃生者以慈悲为怀,为逝者、亡魂、饿鬼以及已投胎众生举行超度。具体而言,即以慈悲之心布施、行善、积德。通过焰口仪式,道教期望逝者得以解脱苦海,超升乐土,远离恶道,解脱轮回,抵达理想中的无忧天堂。在此过程中,道教视死者与生者同等重要,焰口仪式实为道教慈悲精神与积德行善的体现。在道教眼中,阴间鬼魂经阳世善行超度后,众生得以心安理得、和睦相处,从而人间社会亦将和谐安宁。

二,放焰口仪式,映照着中华民族至孝的传统美德。此仪式旨在以独特方式缅怀先祖与逝去的亲友。清明、七月十五、十月一日或亲友离世,斋主便会邀请道士举行放焰口法会,布施饮食,焚烧纸钱,制作红绿纸制品,以慰藉亡灵与孤魂。在焰火中,人们得以表达对先辈的怀念、对亲恩的回报、对故友的纪念,这正是“百善孝为先”的生动体现。《孝经》有言:“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,德之本也。人之行,莫大于孝。”此言道出了中华民族对孝道的尊崇,将其视为行为品德的最高准则。作为汉民族特有的道教,孝道自然成为其教义的核心。在放焰口法会现场,庄严肃穆的氛围、赤诚的斋饭、法师们的虔诚念诵,以及焚烧冥钱的彤红火焰,无不触动人心。如此,孝顺祖先、尊敬老人、家庭和睦、社会和谐的传统得以代代相传。

三,消罪业,禳灾解厄。道教信仰,人生所行、所言、所思,若有悖道德,即成罪业。诸多灾厄,亦因天道承负,罪业循环所致。放焰口时,道士诵经祈祷,借超度之力,既超度亡魂,亦解前世冤业,令身、口、心三业清净。经文启示,使人忏悔,未至灾厄得以化解。百姓观焰口,感道教法力无边,从而增信崇道,道教凝聚力得以彰显。

四,祈福迎祥,福泽深厚。佛教因果与道教天道,皆言善报恶报,此乃宗教铁律。放焰口之际,道士虔诚膜拜,诵经祈福,心口眼身,皆行善举,众善奉行,必得善报。神明庇佑,福寿双全,报答四恩,福德充盈。放焰口、做道场,除罪业,积善因,福果满载,来世可期。

3、放焰口的斋主功德

燃放焰口,众生得以解脱苦难,福泽深厚,哪怕点滴善行,亦能让历代祖先、父母亲人、孤魂野鬼、冤亲债主享受美食之乐。每施食一次,救拔无数饿鬼,慈悲心得以增长,功德无量,等同无二。施食者,得护法神佑,天人鬼神亦会主动庇护,使其平安顺利。焰口施食,既利生者自安,又助亡者解脱,超度宗亲、冤亲、堕胎婴灵,利益众生。唯有亡者得安,生者方能安宁,享受无形众生的庇佑。

附:道教放焰口的来源

在唐代之前,道教与佛教中,类似放焰口的施食仪式早已盛行。南朝宋《正一法文经章官品》记载:“北曹五千君官将一百二十人,治朱阳室,主收天地父母从民责饮食之鬼。”此乃道教向饿鬼施食的功德主之证。隋唐之际,施食仪式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。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在《艺文类聚》中描述:“七月十五,中元之日,地官校勾,搜选人间,分别善恶。诸天圣众,普诣宫中,简定劫数,人鬼传录,饿鬼囚徒,一时皆集。以其日作玄都大现于玉京山,采诸花果,珍奇异物,幢幡宝盖,清膳饮食,献诸圣众。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,十方大圣,齐咏灵篇,囚徒饿鬼俱饱满,免于众苦,得还人中。”

总体而言,道教崇尚忠孝,视阴阳两界同等重要。阴间鬼魂,来路不明,去路无踪,孤魂野鬼,日夜受苦。通过向鬼魂施食,供以咒语加持的美味,使其得以超脱轮回,证得无上道果,实则劝导世人尽孝于先祖,以独特方式缅怀逝者。此行旨在普度众生,彰显孝道精神。

在唐朝,佛教梵文经典《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》传入我国,放焰口之名始现。焰口,饿鬼之别称。佛教盂兰盆会、放焰口、道教炼度、施食等仪式,皆以施食鬼魂、赎罪祈福为核心,弘扬孝善之德。放焰口因其通俗易记,道教信众施食时亦称之。宋《施食正名》明确指出:“施食一经,两译三名:一曰救面燃,二曰救拔焰口,三曰施饿鬼食。”此乃佛教与道教交流融合的必然产物。

标签: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