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现行常用斋醮科仪,了解常见道教法事

作者:网友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3-30 10:08:17     浏览次数 :129

[返回]

道教现今普遍采用的斋醮科仪,以及对其常见法事的深入了解。

道教现行的斋醮科仪种类繁多,主要包括早晚坛功课、迎驾仪式、祝寿庆典、进表祈福、炼度法事等,以下将择其要者逐一阐述。

早晚坛功课

道教修行者在住观中,每日必行的早晚科仪,源起于南北朝时期。正如《早晚功课经·序》所述:“功课,即修习功业。修己之业,依循先贤教诲。诵读圣贤经典,洞察本心真性,唯有科教方能弘扬大道,唯有课习方能滋养元气。此乃入道之门,修性之途。”

每日卯酉时分,道士登殿勤修,晨诵香赞、经偈、净心咒、净口咒、净身咒,及《清静经》、《玉皇心印妙经》等;夕诵步虚、经偈、玄蕴咒,《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》、《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》等。赞颂礼拜,讽诵仙经,旨在修真养性,祈求吉祥,坚定道心,超度亡灵,彰显宫观道风管理。

祝将科仪

道教早坛功课中,一种出坛仪式常被运用。其中,“祝”字寓意恭请,旨在迎请神真降临;而“祝将”则表示虔诚恭迎神真莅临坛场。

晨钟暮鼓,坛场功课既毕,高功法师虔诚表白,威仪显赫,礼拜天尊,香烟袅袅,宣读表文,吟唱咒语(灵官咒),祖师神威赫赫,降临坛场,守护经文,捍卫道义,维护坛庭安宁,使道场常保清静之境。

祭孤科仪

道教晚坛功课中,一种常见的出坛仪式,祭奠寓意着对亡灵的超度,而“孤”则指孤魂,祭孤便是为孤魂进行超度仪式。

晚坛功课圆满结束,执事们依规行事。高功法师虔诚表白,举扬太乙救苦天尊圣号,虔诚礼拜,上香祭拜,洒净水以示虔诚,宣读表文,高功法师步罡踏斗,撒食以祈甘露洒落,开启地狱之门,让孤魂亡灵得以升仙。

祝寿科仪

道教在祖师圣诞之际举行特定仪式。其中,“祝”寓意庆贺,“寿”指寿辰,祝寿即是对祖师寿辰的庆祝。如正月初九、十五、十九,分别纪念玉皇、天官、邱祖的诞辰,当夜零时,例行此仪,以贺祖师诞辰。

仪式流程如下:执事人员庄重威严,高功、表白共同举扬玄教万寿天尊,上香致敬,颂扬道经师宝天尊,吟咏“三宝香”之韵,举香云达信天尊,宣读祖师宝诰(遇祖师圣诞则念相应诰文)、焚烧表文、结束仪式。

庆贺科仪

此仪式亦为道教在祖师诞辰之日所行,其中“庆”字寓意庆祝,特指祖师诞辰的庆贺。该庆典多在祖师诞辰日之晨举行。

程序规定如下:各执事人员各司其职,庄重行事,献香致礼;供奉三清应化天尊、道经师宝天尊、香云达信天尊,念诵祝香咒、威灵咒,宣读表文、表白、念诵祖师诰(若遇祖师圣诞则念诵相应祖师诰),焚烧表文,结束仪式。

借助此仪,虔诚地面向祭坛,恭祝祖师圣诞佳节。

接驾科仪

道教特设迎接玉皇大帝巡天之晨的仪式,其中“接”寓意迎迓,“驾”则尊称玉皇大帝。此仪式,即迎驾科仪,专用于朝拜玉皇。宫观在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子时(零点)举行迎驾大典,俗称迎銮接驾。

《早课》毕,诵《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》,高功跪起启请,吟“小赞韵”,监院拈香、击板,高功诵文,提科步虚韵,举大罗三宝天尊,起吊挂,提纲表白,说文起天尊板,众念鹤驾降临,出殿至天坛,仪式结束。

虔诚此仪,恭迎瑶坛神灵,恳请玉帝降临凡尘,赐予福祉,消灾解难,延年益寿。

大回向科仪

道场圆满之际,常举行此科仪,旨在为圆满道场献上总忏悔之礼。

程序依次为:高功拈香颂文,提科启程文,高功举大罗宝天尊;高功起吊挂,提科恭对道前,表白接回向如法;高功朗声念回向文,众人齐诵《弥罗宝诰》与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》;高功起送花赞,随后退班。

借助此仪,发挥道法神威,祈愿罪愆得以消解,恒常转动法轮,广度众生,普照群晶。

进表科仪

进表,又称“化表”、“焚疏”,在道教斋醮仪式中占据核心地位,其应用之广,遍及各类大型斋醮活动。诸如金箓、玉箓、黄箓等,乃至大型醮会,无不需此仪进行。

进表仪式,源自我国古代祈祷之礼,历经两汉、南北朝、隋唐等朝代演变,由简入繁,直至宋元时期逐渐统一完善。然而,因道法师承各异、传播地域经济文化及语言风俗差异,各地仪式各有特色。以上海道教为例,其“进表”仪式主要分为三步:启坛、请圣、拜表。启坛时,法师与众道士入坛敬香,跪奏祝告,将醮坛幻化为瑶坛仙境,点燃全坛之灯,击金玉之声,随后漱水净坛。请圣环节,奉安五方神圣,降圣降临。拜表时,法师与众道士请三师相助,行祭礼于司表仙官,以劳动仙官递送表文于天庭,封表、焚表化行,高功步罡踏斗,默念表文,禀告上苍。仪式结束,众法师与执事致谢众神,献供,退堂。此为进表仪式的核心内容。

借助此法器,道士将信徒的祈愿表文递至天庭,向上苍祭告。诸圣降临坛中,赐福增寿,先祖得度。

水火炼度仪

道教斋醮仪式中,水火炼度为重要科仪,以真水真火炼度亡灵,净化幽魂。其具体包括九炼生尸、灵宝炼度及南昌炼度等三种方式。

于仪式进行之际,坛上需布设水池与火沼,水池藏真水,火沼燃真火。真水于拂晓时分,取自东井,未经人手;经焚请水符,于烛光下注入水池。真火则于日午时分,面向太阳,截竹取火,以印香引燃,火起后,再焚请火符,以火烧沼中炭。

其仪式流程包括:祭香祈福,启请天帝,焚烧降灵符咒;高功法师就位,召唤将吏,心念五帝真名;招魂引魄,水火交融炼化;焚烧九符,令亡魂脏腑生神;宣读戒律;高举道经师宝;传授鬼神十戒、九真妙戒;颂读奉戒之词;朗读符咒与简牒;高功法师离座,送魂过桥;焚烧祭品,奏响三清之乐;仪式结束。核心在于招魂炼化。

借助此器,水火交融,突破阴霾,超越生死。

灯仪

道教斋醮仪式中,灯仪尤为常见,此仪式以灯具作为核心法器,通常于日落时分举行。其中,九幽、北斗、本命、血湖等灯仪,均为其代表性形式。

灯仪起源于我国古代祭祷仪式,南北朝时期,醮坛执事中便设立了“侍灯”一职。唐末五代,道教斋醮仪式中已形成完整的礼灯仪。元朝时,灯仪在金箓、玉箓等道场中广泛应用。历经演变,灯仪大致分为金箓、黄箓两大类。

金箓灯仪的仪式流程包括:步入坛场、开启通意之白、皈命与赞颂、讽诵经文、宣读疏文、以及回向祈福。

黄箓灯仪之程序,依次为:入坛、启白以通意、高扬天尊名号并赞颂、讽诵经典、宣读疏文、回向众生。其中,与普通灯仪相较,特别在举天尊之号与赞颂环节有所差异,此环节与破狱度亡之仪轨密切相关。

标签: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