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帝君圣诰,文昌帝君传奇,文昌帝君佳联,文昌帝君传颂。
文昌帝君,备受汉族民间及道教崇敬,掌管士人功名禄位。文昌星,古称文星,主持文运功名,后尊为文昌帝君。今将文昌帝君宝诰、故事、对联详述于下。
文昌帝君的故事
明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)地,住着一位名叫王用予的仁厚长者,他性情稳重,对文昌帝君的敬奉尤为虔诚。与几位挚友共组社团,元旦之际,轮流搭建醮坛,至云中山巅的文昌帝君行宫祈福。社团中,俞麟以孝谨著称,四方学子慕名而来,尊他为师;郁从周则貌美气宇,才高八斗,口若悬河,文采斐然,二人皆受众人敬仰。
辛酉年正月初一,王用予提前抵达文昌帝君行宫并入住。夜幕降临,他于梦中目睹文昌帝君升座,天下城隍齐聚,呈报乡试录取名单。一位头戴朝冠、身着红袍的神灵,手捧厚册,恭呈帝君。王用予轻声询问:“山西名单中,王用予、俞麟、郁从周是否在列?”神灵答:“不在。”
片刻后,众城隍退至一旁静候,身着红袍的神祇捧着名册,跪于殿前呈递给文昌帝君。帝君逐一点评,于每位入选者名下画押。偶有迟疑,帝君久久未落笔。红袍神宣示帝君旨意:“速将名册分送各省城隍,详查积德之家,推举仁厚之子,以补未批名额。”
此刻,王用予匿身于殿柱之侧,忽闻殿内传唤,命其入殿觐见帝君。他伏于殿阶,被召至文昌帝君座前,虔诚拜见。帝君言:“功名乃天庭秘录,不可轻泄;汝十余载忠诚侍奉,故召汝来,析其因由。汝祖简朴严谨,自食其力,素无欺人之心,早已记汝为乡科之翘楚,以显祖德。又因汝遇神佛必稽首,唯祈己功名及妻病愈,未为母祈福,故功名降两级,位列下榜五十三名。宜改自私之态,勿再违天心!”王用予闻言,连连叩首,向帝君谢罪。
文昌帝君言:“同社团之周吉,乃本省今科解元。”然社团中,周吉最懦弱,学问亦逊色于人。王用予闻言,惊愕不已。遂请教帝君周吉中解元之因。帝君答:“周吉父子祖孙,皆好学,未尝涉公门诉讼,亦无邪淫之行。三代以来,未言人短,未揭人恶。周吉曾祖作《百忍说》,感化众人。周家以简朴静默,积福六十余载,此乃阴德,人皆不知,上帝特嘉,已记昌盛周家三代。今周吉中解元,乃周家福泽之始耳!”
王用予虔诚地向文昌帝君再拜,询问道:“与我同属一社的俞麟、郁从周,不知他们能否金榜题名?”帝君审视太原士子名录,面露不悦,叹道:“俞麟本有望高中一科,然因侍亲不周,心生诽谤,且常以尖酸刻薄之语评人,无情无义,更妄自尊大,自诩为君子,故而剥夺其功名,致其一生困顿!”
王向文昌帝君请教:“何为侍亲腹诽?”帝君解答:“俞麟虽在言行上对父母恭顺孝顺,实则内心不以为然,仅是强颜欢笑;表面上看似顺从,实则日渐疏远,这种自欺欺人的孝顺,简直将双亲视为陌路。须知,以欺骗虚伪之言行欺世盗名,更触怒神明,故而受罚。”
郁从周,天生英才,本应二十六岁高中进士,三十岁跻身中丞之位,四十五岁荣升大司空,兼司农司寇之职;五十四岁退居少保,享年六十九,得享善终。然自十七岁入学,便恃才傲物,言语间常含讽刺,戏谑他人,阴间记录其轻薄之语已逾两千四百七十余条。上帝震怒,已将其列入阴恶之籍,剥夺其所有功名。若再不知悔改,至三千条过失,将夺其寿命,并使子孙沦为乞丐。此轻薄之语,伤天地和气,犯神明忌讳,故口业之罪不可恕。
稍作停顿,文昌帝君再次教诲道:“微小的恶行亦能招致报应,此理不言而喻。诸如口头上的嘲笑、随意讥讽,此类藏匿于笑意中的恶意,一旦成习,便难以自省;终至言语、容貌乃至心胸皆流于轻佻。此类口恶,鬼神亦记录在案,故而凶煞恶事随之而来。本应享有的丰厚福报,竟转至贫贱之命,实为可惜又可怖。汝宜广为劝诫世人,以此为鉴,勿再于我占卜时,犹豫不决,徒增繁琐。”王用予闻言,再拜而退。
此时,文帝君行宫内的大钟悠扬响起,王用予遂被唤醒。晨鸡已鸣三遍,王用予遂至行宫向文昌帝君致谢,随即执笔记录梦境。待至金秋开榜,周吉果真夺得山西魁首。王用予遂将梦境记录公之于众,以警醒世人。
八字炎上格命理解析

最新文章
周易八字

热门阅读
周易八字
